谈谈非美货币之间的力学关系

2009-07-04 15:59:40    来源:    作者:

当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了其漫漫的下降征程,非美货币也都在开始产生对美元大幅度但不同程度的上升。反之,每当非美货币对美元在受到美元反弹的波及的时候,也会开始不断地调整,欧、日、澳、镑等都会有多少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各种货币下降的程度差不同,在不断地下降中不光是调整与美元的关系,也在同时不断地调整非美货币之间的关系。在去年九月美元贬值的风潮中,各种非美货币对美元虽然都有所上升,但各币种之间的温度差非常大,致使原有货币之间的平衡关系产生了极度的扭曲。如日元等亚洲货币虽然对美元有所升值,但对欧洲货币却成为了贬值的态势;瑞郎、欧元、澳元、英镑等分别到达了数年或十多年来的高点;上升的点数各币种之间也相差非常大。

在美元反弹的情况下,非美货币一般来说都在下降,这种情况下我们被套的币种能否解套?是否就不存在盈利的机会了呢?这时就需要对非美货币之间的力学关系有所了解,也就是交叉盘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引用直击汇市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交叉盘核心问题:七对主流货币,由此交叉成27对非主流货币,就组成极为复杂、有机的、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庞大而复杂的实盘系统的链条。主流货币中任何一对币种的异动或剧烈波动,非主流的货币相对平衡的状态瞬间就会被击的粉碎!直盘诸币种间的剧烈波动往往彻底破坏了交叉盘币种间相对平衡的格局,不平衡的距离越大,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在货币激烈碰撞和对抗的过程中,势必造成币种间不平衡的状态发生,势必造成畸形价位的出现。然而,价位无论如何扭曲和畸形,最终都要回到相应的“平衡点”上来的。即可谓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就是非美货币之间的力学关系。

看到被套的汇友们在被套以后,在没有研究好非美货币之间的力学关系,没有判定货币“强”与“弱”之间的转换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叉来叉去,反而造成套中再套的结果。

我个人的理解交叉盘就是将手中的强势货币转换为弱势货币,并期待弱势货币能够转强的一种盈利模式行为。

交叉盘的优势

与做直盘相比,做交叉盘交易的优点有三:

1、两种非美元币同时波动可能要比一种币别变化大。(但也要注意银行的点差也大)

2、在直盘交易中被套之后,利用交叉盘交易来回多做几次,使所持有原始币种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多,解套的机会就会不断增加,甚至可以主动解套。

3、交叉盘交易的空间比较大,时机比较多,任何币种之间都可以自由交易,只要看得准,把握得好,盈利的机会很多。

一般来说,非美货币兑美元的走势既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如果卖出的强势货币转弱,而买进的弱势货币变强,则交叉盘交易将获得较大的收益;如果走势与你预测恰恰相反,卖出的强势货币转而更强,而买进的弱势货币变得更弱,则交叉盘交易将承受双倍亏损,损失了强势货币上的利润,增加了弱势货币上的亏损。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去追逐强势货币,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强者恒强,特别是在在强势美元或者美元波动较大情况下更是这样。

我们以欧元与澳元为例说明一下:

欧对澳从去年末的1.7附近开始到二月中旬打破了1.6,形成了欧元下降,澳元上升的态势。这是去年欧对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

特别是今年1月以来,欧元对美元的高值告一段落以后,开始了非美货币下降的局面,其中欧元比澳元下降的速度与幅度都大,造成了这种欧元对澳元下降的局面。

去年这种澳元对欧元上升的局面出现过不少次,比如去年7月初与11月初。也就是说,如果欧元对澳元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对此进行修正的局面就一定会出现。

去年7月初的场合,对美元先行下落的欧元告一段落以后,澳元就开始急速下落了。去年11月是欧元先行上升,对欧元低、澳元高的情况进行了修正。

去年7月初与11月初的2种局面进行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点,这就是美元的方向性。7月初是美元反弹的局面,11月这是美元进一步下降的进程之中。

也就是美元反弹时,欧元先行下降,告一段落以后,澳元再开始急速下降;反之,美元下降的进程中,欧元先行上升,澳元才随后跟上。

这次则是去年11月以来欧元对澳元下降,欧元对澳元下降的修正不断地扩大,其后是澳元再下降呢?还是欧元还会上升呢?

不管怎么样,最近美元被买回的局面继续持续呢?还是美元被卖出的状况再重新开始呢?值得我们密切地注意。如果是前者的话,澳元将会急速下降;如果是后者的话,欧元将会以反弹的形式来主导美元卖出的潮流再次开始。

以上就可以说明,欧元对澳元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地推移,不管是美元下降还是美元上升,欧元对澳元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基本上就可以推断出其基本的连锁关系来。

本文标签: